2021年12月6日上午,财政部—世界银行贷款技援项目“财政发展指数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评审研讨会在学术会堂604报告厅顺利举办。会议由财政部政策研究室和财经研究院共同主办,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和发改委小城镇中心等单位的多名财政领域知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参与了本次研讨会。研讨会由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北京财经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林光彬主持。
首先,财政部政策研究室肖帆处长介绍了世行技援项目背景。肖处长介绍,“财政发展指数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项目是政策研究室正在执行世界银行贷款“现代财政制度与国家治理”技援项目中的一个子项目。该子项目的目标是通过构造财政发展指数来刻画中国财政总体状况,为政府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为构建现代财政制度奠定良好的数字化基础。
其次,项目负责人林光彬教授就项目执行情况进行了汇报。林光彬教授介绍,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项目组前后咨询18位业界专家,召开2场高水平学术研讨会,30余次内部研讨会;完成国际和国内两套财政发展指数的指标体系设计,并且围绕国际和国内指标体系的百余个指标,收集了数万条原始数据;在对指标进行测算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1份主报告、4份专题报告和1个信息展示系统。项目研究成果在传统收、支、平、管分析范式的基础上,探索形成了财政运营、财政稳定、财政均等、财政治理和财政潜力的逻辑分析新范式,为刻画财政发展水平提供了新的框架思路。项目用新范式构建了国内外两套指标体系,同时通过国内外财政发展指数比较研究也识别了当前中国财政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在专家评议研讨环节,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马海涛教授充分肯定了项目研究成果,认为项目组在时间短、任务重的情况下建构了财政发展指数指标体系,并通过国内外量化比较研究刻画了中国财政发展现状。同时,马海涛副校长建议未来项目研究需要与“十四五”时期国家发展战略、二○三五远景目标、中国社会经济现实国情紧密结合。
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院院长杨远根教授充分肯定了报告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认为报告通过完整的逻辑体系,体现了财政发展指数研究的综合性、集成性和创新性。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教授对课题研究成果表示祝贺,同时建议对财政指标的解释进一步完善,并且在国际比较时将各国社会制度及文化背景纳入考虑。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贾俊雪教授认为在当前财政发展缺乏定量指数评估的背景下,课题组的探索工作研究无疑是有效创新,并且建议对于财政发展还需从财政系统自身发展和宏观经济背景下的财政运行这两个层面进行厘清,并结合高质量发展、财政安全、财政与金融相协调等主题更进一步探索。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袁东教授认为财政发展指数作为一把衡量财政发展状况的尺子,应当真实、客观和及时地反映实际情况,讨论财政发展不能混淆目标和手段,更应当站在宏观经济发展运行的高度明确财政发展目标。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原党委书记闫坤教授认为项目在刻画中国财政发展方面取得了开创性成果,并建议未来在财政运行的可持续、财政政策的可持续、财政体制的可持续以及新发展格局下的财政安全风险防范等领域进行持续跟踪。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冯俏彬教授认为报告站位高,成果有震撼性,对于财政发展水平的定量刻画也有利于加强数字时代财政管理水平,希望未来项目在国内外指标体系差别化、对财政问题前瞻性预判等方面继续深入研究。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高玲充分肯定了项目执行工作和研究成果,并就项目完工报告写作提供了宝贵意见。
本次会议在与会专家的热烈讨论后圆满结束。
(供稿:赵国钦 宁静 审核:林光彬 编辑:王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