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周年校庆 > 龙马奋进财经声音 > 正文

我院院长张晓涛教授发表题为《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打造完备金融体系》时评文章

发布日期:2019年04月25日   浏览次数:[]

 

第二届“一带一路”高峰合作论坛即将于本月25-27日在北京召开,我院院长张晓涛教授就与此相关的问题,撰写《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园区迈向高质量》时评文章发表于2019425日《中国贸易报》(第A7版)主要观点如下: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务实推进,沿线国家正在成为中国企业新的投资热土。2013年以来,中国已累计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超过900亿美元。企业海外投资是一项资金需求大、期限长和风险高的活动,伴随着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及对金融支持服务需求高的大型项目走出国门,完备的金融支持体系的重要性尤为凸显。

 

目前,我国支撑“一带一路”建设的金融支持体系基本完备并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有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还有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按照资金来源不同,“一带一路”框架下金融支持体系的基本结构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一是政策性金融机构,国开行和进出口银行不仅提供传统授信,而且建立了中外合作基金,为“一带一路”投资建设提供了长期可持续且风险可控的金融支持。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国开行累计为600多个“一带一路”项目提供融资1900多亿美元,进出口银行为1800多个“一带一路”项目提供贷款超过1万亿元。

 

二是商业性金融机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是“一带一路”建设的融资主力,2013年以来在沿线国家新增一级机构19家,占中资银行布局总数的九成,其中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凭借走出去的成熟经验和广泛的海外分支机构,在“一带一路”投融资中占据主导地位。

 

三是专项投资基金,2014年设立的丝路基金是为“一带一路”量身打造的具有国际标准的融资支持机构,以中长期开发股权投资为主,为“一带一路”框架内的经贸合作及双边和多边互联互通提供融资支持,同时也是我国对国际投融资模式进行的重要探索。目前,丝路基金公司投资项目已覆盖“一带一路”主要区域,涉及基础设施、能源资源、产能合作、金融合作等多个投资领域。

 

四是出口信用保险,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是唯一一家由国家财政预算安排设立的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为“走出去”企业海外投资提供保险,支持我国企业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国际产能合作、国际经贸合作园区等重点领域进行投资,提供了可靠风险保障。2013年以来,中国信保支持我国企业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和投资达到7124.3亿美元,业务范围覆盖沿线所有国家,为“一带一路”项目出具保单2300多张,累计向企业支付赔款超过27亿美元。

 

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定位与功能不同,为企业海外经营提供了多样化的融资渠道和融资产品。近6年来,“一带一路”建设为国内金融机构带来了新市场与新业务,同时也对金融服务支持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只有联合各方力量,不断创新金融合作模式,才能形成立体、高效的“一带一路”金融支持系统。

 

为适应推动“一带一路”合作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好地加强资金融通,应强化海外投资前中后全流程管理,促进海外投资可持续发展,对“非理性”海外投资加大监管力度,提高对外直接投资的质量;完善海外投资“保险+信用”支持制度,解除企业海外投资后顾之忧,帮助企业应对、防范和化解潜在风险,提高我国企业风险抵抗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快金融机构海外布局,满足服务企业海外投资需求,实现“走出去”金融机构的多样化,逐步形成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积极拓展海外业务的新格局;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满足企业“走出去”多元化融资需求,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杠杆效应,撬动商业性金融,为符合国家战略的企业海外投资项目提供优惠金融服务;提高金融机构的增值服务能力,发挥金融机构自身的跨境服务优势和信息优势,为海外投资企业提供一体化、综合性信息和咨询服务,与企业携手开拓海外市场。

 

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实体企业海外投资的过程也是这个国家金融机构演变成跨国公司的过程。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中国的金融机构在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提供更好金融服务和支持的同时,也将加快自身的国际化建设,通过为全球市场提供融资服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竞争力,从而开启金融强国之路。

 

(第一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北京财经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中国贸促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第二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博士研究生)

 

原文:http://www.chinatradenews.com.cn/epaper/content/2019-04/25/node_8.htm

 

供稿:张晓涛

审稿:傅  强

2019年4月25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