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成果 > 建言献策 > 正文

我院召开“北京财经研究基地”建设研讨会

发布日期:2021年02月05日   浏览次数:[]

2021年2月1日下午,为推动北京财经研究基地的高水平发展,建设首都高端智库,财经研究院在腾讯线上召开了“北京财经研究基地”建设研讨会。会议由研究院曹明星副院长主持。

财经研究院院长、基地首席专家林光彬教授对基地发展思路和建设进行了报告。他首先从基地人员、研究经费、研究覆盖面、研究产出及社会影响等方面分析了基地现状;其次,从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两个方面提出了基地建设的思路,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服务国家和市委市政府决策为宗旨,以首都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和现实问题为主要研究领域,以政策研究咨询为主攻方向,进而努力把基地建设成为首都高端智库。最后,提出了基地建设的具体举措。包括成立理事会,加强规范管理;学术委员会换届,汇聚各方人才为我所用;通过项目带动研究,持续跟踪首都热点问题,出精品力作和高质量咨询报告;加强成果报送渠道,建设好《财经内参》;强化特色建设,策划出版皮书系列和国别财经研究丛书;通过基地项目孵化一批重大重点项目;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和成果署名。

随后,基地教授、室主任、研究中心主任围绕基地发展和智库建设进行了热烈务实的讨论,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学校特聘教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袁东研究员建议,基地除了做好常规性工作,还要走出去、请进来,群策群力,实行差异化发展、两条腿走路。基地不仅要做好北京市委托课题,还应加强与区县乡镇企业的合作;建议有针对性开展合作培训工作,增强基地成果应用和转化。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研究员从智库定位、组织架构、研究团队、研究成果、人才培养、考核、培训等提出了系统发展建议,介绍了如何加强研究成果的传播推广和数据库建设的经验。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中心、绩效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童伟研究员从其自身的实践经验出发,提出了智库建设须从学校层面来构建,要整合全校资源来发展,吸纳全社会专家来办基地;要加强人才储备,瞄准北京重大财经前沿问题,通过具体化、模块化的研究对接北京市需求;希望学校在服务社会成果的认定上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卉彤研究员提出要完善指导思想和激励机制,激发科研人员的热情与奉献精神;建议把科技金融、金融科技作为基地发展的新支点;建议与已有咨询机构进行合作,开辟发展新渠道。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李强老师建议与北京市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搭建沟通平台,对接需求。金融研究室主任陈波老师提出在经济下行的不利条件下做好财经服务,做智库要进核心决策圈。财政研究室主任赵国钦老师建议对标对表,实行差异化发展,做引领需求的社会服务;完善激励机制和成果评价,引导主动研究北京问题。比较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郝秉键研究员从理想与现实、激励与情怀出发,提出学术不单是钱的问题,关键是学术情怀,出精品力作。昌忠泽研究员也提出学术的核心竞争力是成果质量,质量上去了口碑才能上去,因此要在精品力作上下功夫;建议在治理结构上可以借鉴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加强与北京市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山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军研究员提出差异化定位,加强调研了解需求;引入社会资源解决资源不足问题,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推出拳头产品。财经指数研究中心主任宁静老师提出加强走访调研和数据库建设;加强宣传,把基地研究报告、财经内参、财经指数等可视化上网;建议每年北京市两会期间召开研讨会,同时邀请北京市政府人员参加,搭建学术沟通平台。台湾经济研究所所长王沙骋老师提出加强与部委合作,与企业来拟合开展培训。

财经研究院副院长、基地副主任李向军对研讨会进行了总结性发言,分析了基地建设面临的外部挑战和内在压力,通过横向比较,就基地未来如何建设谈了自己的看法。

最后,林光彬院长对大家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了回应。

本次研讨会广泛深入地探讨了基地发展和智库建设面临的一些问题,大家各抒己见,氛围融洽,研讨会的召开取得了应有的效果。


(供稿:欧阳和霞 审核:曹明星 林光彬 编辑:王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