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财经研究院开展“双一流”建设大讨论

发布日期:2018年01月15日   浏览次数:[]

按照学校《关于开展全校“双一流”建设大调研大讨论工作的通知》(校发【2018】2号)要求和部署,研究院领导高度重视,为保证充分高质量地有效讨论,我院于学校通知下发当日及时布置有关工作,第一时间将讨论大纲和通知要求向所有教师传达,要求全院师生高度重视,认真思考,提前准备,除了进行会议讨论外,还并要求提交书面建议。

2018年1月10日下午,我院在院会议室召开了“双一流”建设大讨论专题会议,财经研究院全体教师参加了会议。会议开始张晓涛院长对讨论环节做了动员,传达了《关于开展全校“双一流”建设大调研大讨论工作的通知》有关精神,解读了通知中“高度重视、问题导向、组织动员、加强引导”几点要求的背景、内涵与讨论逻辑。在讨论环节,为了使讨论更为充分,分成教授组和青年教师组两组进行。讨论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老师们根据学校大调研大讨论工作提纲涉及到有关问题畅所欲言,涉及学校和学院发展的各方面,提出了对我校“双一流”建设的诸多有益建议。主要观点如下:

学校发展阶段认识方面,明确目前学校所处的发展阶段,是搞好“双一流”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当前我校已经处于向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跨越的关键阶段,学校应主动适应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方式的变化,积极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习近平)。

全面进行体制、机制改革,从类似经济领域的GDP竞赛的科研成果数量竞赛转向具有社会重大影响的原创成果支持导向,尤其是应该加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重大问题研究,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中财智慧与中财方案,因为“从根本上讲,我们不是为了办大学而办大学,而是要扎根中国大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在服务中体现价值追求”(陈宝生)。

学科建设方面,建议学校统筹学科布局,加强相关学院在学科建设上的融合和统筹,加强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之间的协同发展。让高质量科研要素在校内流动起来、活跃起来,把教师个体的能力和影响组织起来,形成合力。在应用经济下许多二级学科(金融、财政、税务等),应该进一步加强二级学科建设,尤其是突出中财的传统与特色,从体制、机制上保证优势二级学科得到重点发展。尽量减少基于行政管理便利、机构设置数量的机构管理思路,应该从有利于学科发展视角审视教学、科研机构设置与整合。

科研考核方面,建立科学的教学科研人员的考核机制,淡化数量指标,辩证看待科研分,突出质量指标,注重并完善以代表作为核心的考核体制,根据学者的学术生命周期规律来制定考核标准,对处于学术生命周期不同发展阶段的学者制定不同的考核与评价标准,在考核标准上不能简单“一刀切”,一把尺子量所有的人,这样看似公平的做法并不科学、并不符合客观规律,希望学校切实学习、贯彻教育部2017年关于不同发展阶段学者考评的有关指导文件改革我校科研成果考核办法。根据我校学科特点,对各类科研成果要有充分评判认可,比如高级别成果的采纳与批示,科研成果的转化,重大社会服务等。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注重调动“外部引进”(增量)和“内部孵化、培养”(存量)两个积极性,加强校内现有师资的培养和扶持力度,注重对青年教师和青年学科团队的建设,给年轻老师创造更多的研究、锻炼、学术交流等机会,促进学科队伍梯队的建设与形成。

教师激励方面,注重物质奖励和非物质奖励双重制度建设,需要认识到简单物质激励科研导向的负面影响,积极发挥各类奖项、荣誉的作用,加强精神奖励的力度和广度,构建分类分层全面的精神奖励体系,增强教职工的荣誉自豪感。关注学校、学科发展中的教师主体地位和尊严获得感,营造有利于增强教师对学校具有忠诚度、责任感的工作氛围。因为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三观”就是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和“三观”,“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这是两个根本性问题。

人才培养方面,在“双一流”建设中如何坚持高质量的教学,“立德树人要落实到教师教书育人上。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第一要务”(陈宝生)。厘清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尽管学科建设能为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创造条件,但人才培养不应该围绕学科建设进行,并且人才培养也不应该以促进学科建设为目标。我们强调“以人才培养为中心”,这意味着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培养人才,不是为了学科建设。我们是公立大学,学校培养了一个本科生,国家就多了一个人才,这是我们高校的第一职能和根本出发点,大学人才的培养不是为本校、学生所在学院和学科服务的。现在很多人是从为自己所在的学科、自己的科研需要来考虑本科人才培养的。例如,很多时候某个专业的老师在思考自己这个专业的本科生招生数量时,不是考虑多少学生数量更有利于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文化,而是从有多少本科生才能确保自己学科未来有多少研究生生源来考虑的。又如,很多学院都希望学校能限制本学院的本科生保送外校研究生,也主要是从自己的学科和科研出发的。其实出发点就错了,我们不能把本科生当成自己的潜在科研劳动力。本科人才是为国家、为社会培养的,不是为你的科研服务的。一所一流的大学是一所有情怀的大学,一所有情怀的大学一定要站在历史使命与国家发展这个高度来考虑人才培养。

建议开展多形式的教学,增加专题文献和研究的讨论课,倡导教研结合的专题实验室方式,由相关跨学院跨学科老师团队设定主题实验室,鼓励感兴趣的学生跨学院跨学科积极参加,学生参与讨论课和实验室的成果予以课程及各类评奖认定。在课程设置上,鼓励建立动态课程设置机制和开课机制,鼓励年轻老师根据各类学科前沿开设小课程、微课程。

建议实施弹性学分制,赋予学院学分区间设置自主权;实施开放的研究生导师组制度,鼓励跨学院、跨学科吸收青年教师加入导师队伍,充分发挥团队培养人才的优势,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得到更多老师更加全方位的指导。

国际交流方面,建议学校层面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平台,促进国际资源学院互享,鼓励学生参与国内外课程学习与学分互认并给予以经费支持。

管理服务方面,建议对标“双一流”建设内容及目的,全面梳理学校的管理制度,提高包括医院、食堂在内的后勤保障和服务水平和人性化服务理念,提高行政机构办事能力与业务素养,推动勤勉务实的工作作风,尤其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协同,包括文件、制度冲突与协调,包括日常工作协调,减少扯皮、推诿、踢皮球的现象,为教师提供一个规则清楚、分工明确、处置合理、流程科学的学校行政文化。

制度建设方面,对标国内优秀的高校,清理、修订过时的文件与制度,依法行政、依规行政。对不符合“双一流”建设、内涵发展的予文件以修订,对彼此间存在矛盾文件的予以完善,并精简合并,减少制约教师及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条款。

服务社会方面,建议学校在经费和政策方面,支持连续举办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社会贡献的年度论坛和科研成果发布会,鼓励设立学校、学院层面的彰显中财特色的主题论坛,提高学校、学院的品牌显示度,打造中财品牌,传递中财声音。

讨论会最后的阶段,张晓涛院长强调大家要更深入地考虑“在学校的“双一流”建设中研究院应该发挥的作用、定位与发展”、“在研究院的建设中每位老师应该发挥作用、定位与发展”两个重要问题,会议在大家热烈的讨论会氛围中圆满结束。

本次我院关于学校“双一流”建设的全员参与、集中讨论,充分调动全院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各位教师具有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深入思考、认真准备、畅所欲言,为学校和学院的“双一流”建设积极建言献策。此次集中讨论拉开我院“双一流”建设讨论的帷幕,在下一个阶段工作中学院还将组织各种专题讨论。

图1:财经研究院开展“双一流”建设大讨论



财经研究院

2018年1月12日(星期五)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