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4日,中国银行业协会举行“《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2017)》暨中国银行业发展研究优秀成果评选(2017)发布会”,我院张晓涛教授为第一作者的论文《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对人民币国际化影响的实证研究》获得三等奖(论文原文发表于《投资研究》,2016第11期,以论文第二作者所在单位中国进出口银行作为成果完成单位申报)。本次中国银行业发展研究优秀成果评选得到了会员单位的广泛响应和积极参与,共收到86家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地方银行业协会选报成果1024项,评出特等奖(3名)、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30名)、优秀奖(90名)合计153项。
|
图1:获奖证书 |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对人民币国际化影响的实证研究》(以下简称“论文”)一文立足于历史演进的分析视角,探究货币国际化驱动因素的一般规律,实证检验对外直接投资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论文认为一国货币在国际上的接受程度会受到,包括国内经济的体量与结构、介入全球和区域贸易的深度、金融市场的广度与深度、对外投资的发展、国家政策与制度水平、历史惯性、战略与国际政治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并系统地阐释了上述因素对货币国际化的影响机制,重点从企业跨国经营、产业发展、国际收支调节三方面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对货币国际化的影响。为了力求更加准确和细致地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对货币国际化的影响,论文采用广义矩估计(GMM)方法,在探究对外直接投资对货币国际化的影响的同时,尽可能将上述其他因素作为解释变量或控制变量纳入到影响货币国际化的因素中。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人民币国际化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论文的现实意义在于,随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快速增长,“走出去”的层次、水平和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对外直接投资将成为人民币输出的有效渠道,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重要的驱动力。从英镑、美元和日元等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历史演进规律来看,一个主权国家货币成为国际货币是其国家综合实力发展水到渠成的结果,而非刻意为之。一个国家经济规模的壮大并不必然能塑造出强大的货币,经济规模的扩大可以实现资本的积累,使其资本充裕,但仅有丰裕的资本无法使该国货币实现国际化。一国货币能被全球广泛接受还需要该国构建完善的社会和经济制度,并努力成为世界科技创新的领跑者与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者。只有如此,国际投资者才会对该国货币产生信任并愿意持有,该国货币的广泛使用所累积的国家信用最终使其成为国际货币。一国货币在走向国际化的进程中,技术创新和制度完善是两座必须要跨越的“高山”,技术和制度可以通过学习与借鉴获得,其中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对外直接投资。国际化经营的企业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获取本国缺乏的技术、品牌与管理,一个国家也可以在企业“走出去”的进程中获得更多有益的制度建设经验。
财经研究院
2017年8月7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