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我院国际投资研究中心成功举办“变革中的全球经济治理:发展趋势、中国角色与人才战略” 研讨会

发布日期:2017年07月03日   浏览次数:[]

71日上午,由中央财经大学国际投资研究中心举办的“变革中的全球经济治理:发展趋势、中国角色与人才战略”研讨会在我校学术会堂606会议室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五矿经济研究院、中国建设银行总行公司业务部、中国进出口银行总行战略规划部、中国工商银行私人银行部、中国原子能工业有限公司、中国银行总行及北京分行、财政部国际经济关系司、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分公司、申万宏源证券固定收益融资总部、招商银行北京分行公司金融事业部、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投资研究部、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综合部、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国家开发银行总行等多位实务界和学术界的专家、学者以及本校师生近30人参与了本次会议。  

 

会议由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国际投资研究中心主任张晓涛教授主持。在开幕致辞中,张晓涛院长向来自各单位的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汇报了本次会议的主旨和筹备工作,并对本次会议提出了两点期望:一是在当前全球经济治理发生巨大变革和国家角色重大转变的阶段形势下,期望参会的专家学者就所在行业发展中的热点、突出问题和行业发展趋势进行讨论,能够产生有思想的前瞻性判断;二是期望参会嘉宾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并契合全球经济、制度的发展变革,探讨当前大学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对策。

 

我院院长、国际投资研究中心主任张晓涛教授致开幕辞

 

在会议的专题报告阶段,进出口银行总行战略规划部杜萌博士、建设银行总行公司业务部杜广哲博士、工商银行朝阳私人银行部贾瑞杰经理、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博士后李芳芳四位嘉宾和财经研究院院长张晓涛教授分别汇报了近期的研究成果。

 

杜萌博士作了题为“对美投资机遇、挑战及对策探析”的报告,他以“福耀玻璃赴美投资事件”为背景,介绍了当前我国企业“走出去”后面临的一些典型问题。报告中,杜萌博士对美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外资政策情况以及中国对美投资机遇与挑战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剖析了特朗普经济政策对吸引我国企业投资的影响。基于当前企业对美投资情况,杜萌博士提出如下观点:第一、企业赴美投资的动机是多样化的,并不能完全依照要素禀赋和要素价格的传统比较优势理论进行;第二、中国企业赴美投资的动因中容易忽略供应链管理因素;第三、当前舆论过度低估了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竞争优势;第四、部分报道夸大了中美税负差距。

 

杜萌博士作题为“对美投资机遇、挑战及对策探析”的报告

 

杜广哲博士作了题为“金融去杠杆和实体经济去杠杆”的报告,他首先分享林毅夫教授关于如何做好中国经济问题研究的观点,然后从中国在全球中的地位转变及当前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的作用出发,对当前金融去杠杆、实体经济去杠杆中的政策变化和主要措施进行阐释,杜博士认为在金融去杠杆和实体经济去杠杆的共同作用下,地方政府融资模式已开始发生转变,比如采取PPP模式等。同时,他还对当前经济的热点领域,如海绵城市、特色小镇、传统制造业升级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杜广哲博士作题为“金融去杠杆和实体经济去杠杆”的报告

 

贾瑞杰经理作了题为“2017中期环球财经观察与展望-基于大类资产视角”的报告,他首先阐释了自己分析全球宏观经济问题的政治经济分析框架,强调市场参与者应该对市场的信息有独立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从国家间政治博弈的观点出发,对全球五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危机前后的基本经济面进行对比,并分析了这五个国家和地区近期的政府意愿、政策热点,如美国美联储加息、英国脱欧及悬浮议会、欧元区复苏及欧央行货币政策收紧预期等,基于当前的国际国内经济基本面和各国政策导向,他对2017年中期的外汇、黄金、原油、其他大宗商品、国内外债券、国内货币市场、股票、房地产等大类资产价值进行了展望。

 

贾瑞杰经理作题为“2017中期环球财经观察与展望-基于大类资产视角”的报告

 

李芳芳博士后作了题为“‘新常态’下的中国工业化进程:阶段、特征与前景”的报告,她对我国的工业化进程的测算方法、指标进行详细介绍,汇报了对我国工业化各个阶段和地区的测算结果。最后,她指出“新常态”下中国工业化进程所呈现的四个主要特征:一是中国进入工业化后期之后的表现与经济新常态特征相吻合,都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二是“十二五”期间中国工业化进程全面减速,但经济发达地区抗压能力更强,地区间的工业化水平差距得到进一步缩小;三是“新常态”经济下中国工业化各阶段的跨越速度转入新的“S”形轨迹;四是城镇化率和就业结构一直是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软肋,也是未来工业化进程推进的重中之重,产业结构拉动速度放慢。基于对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测算和预判,她在报告中指出,如果不出现大的曲折,中国将于2030年前后全面实现工业化,进入到工业化国家行列,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化国家。

 

李芳芳博士后作题为“‘新常态’下的中国工业化进程:阶段、特征与前景”的报告

 

张晓涛院长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阐释了自己的看法。对于全球宏观经济形势有以下观点:首先,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复苏不同步,区块差异明显,美国稳健复苏,欧洲呈现分化,英、德、法三国经济数据表现不错,但恐怖袭击、难民问题可能拖累其复苏步伐,希腊、葡萄牙等欧洲五国依然保持较高失业率;其次、当前世界经济格局与全球治理处于重构之中,危机之前的“资源提供国(俄罗斯/中东/南美)—生产和商品输出国(中国与东南亚其他国家)—消费和标准制定国(主要是美国)”模式将会发生变化,特别是美国制造业回流、新能源政策等将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一些政治经济稳定的地区未来也有发生动荡的可能,比如中东地区。对于国内宏观经济形势有以下观点:首先,当前国内经济仍处于探底过程,且下半年经济中会存在两方面的不确定性:一方面是房地产投资放缓可能影响经济增速,另一方面是出口可能从高点下滑,下半年政策调整政策相机决策可能性比较大;其次,从国内经济区域发展情况看,广东、江苏、浙江等东部大而稳的地区转型升级已见成效,创新拉动经济发展效果明显;西部地区经济规模小、增长快的“小而快”增长势头开始回落,“高负债、高投资、高增长”的发展模式面临能否持续发展的问题;中部地区表现抢眼,其劳动力、包括交通在内的等区位优势正在体现出来;东北地区表现不佳,而这与该地区固有的社会文化有关,一个地区的衰败和兴起,其决定因素不仅是经济上的,同时也是文化上的。正如马克思韦伯在其著名的《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指出“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决定了这个社会发展模式和路径方向”,东北地区的体制依赖文化和权力崇拜文化等将会制约地区的发展。

 

张晓涛院长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阐释自己的看法

 

在会议的人才战略主题讨论阶段,与会嘉宾讨论了新的经济形势下经济类人才培养问题。张晓涛院长首先提出自己对教育的体会,即除了专业领域的教育以外,教育要回归常识,回归基本逻辑,回归正确的价值观,张院长汇报了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用人单位问卷调查成果。针对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及现存的人才培养问题,参会嘉宾纷纷结合自身体会进行讨论:杜萌博士认为,研究生培养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如教育评价体系和科研能力要求等,对这些方面的改进与完善将有利于研究生综合知识的积累,有利于宽广思维的培养,同时,大学在研究生人才培养观念方面还要有所创新;李芳芳博士后认为,要加强高水平理论人才的培养质量,须要重视和强化学生对专业基础的学习,加深对本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在课程设计方面还要更加体系化;贾瑞杰经理从“经济学是什么”这一问题出发,阐释了经济学起源和经济思想史发展的脉络,建议学习经济学首先要了解经济学思想史,学习经济学理论只有解决“是什么”、“从哪来”“到哪里”等基本问题,才能够学以致用、经世济民,不做人云亦云的移动书柜;杜广哲博士对经济类人才培养提出了三点看法:一是学生要了解市场和企业在做什么,学校要捕捉到实践领域一些前沿性的东西,引导学生关注与学习;二是课程设置方面,课程不宜太多,理论性与应用性要相得益彰;三是加强要对学生思想和人格的塑造。

 

研讨会有关人才战略主题的研讨活动侧影

 

此外,来自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分公司的关婷元、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的杜芸、中国五矿经济研究院的宋歆欣、中国原子能工业有限公司的陈叶婷等也就自己在学习及工作期间的体会谈了自己的观点,指出了现有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如培养理念落后、心理教育缺位、课程设置不合理、培养模式不健全等,并提出了若干有益的建议。

 

关婷元、杜芸、宋歆欣、陈叶婷等畅谈自己在学习及工作中的体会

 

中午12点,会议在大家的热烈掌声中落下帷幕。国际投资研究中心主任张晓涛教授主导的团队将致力于全球宏观经济、OFDI与企业国际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与国别问题、贸易政策等领域研究,中心下半年还将开展各类研讨会与专题讨论会,欢迎感兴趣的朋友交流讨论。

 

财经研究院

201773日(星期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