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中央财经大学是教育部、财政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的教育部直属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211工程”建设和首批“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学校始建于1949年11月6日,创办之初由财政部主管,历经中央税务学校、中央财政学院、中央财经学院、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等发展阶段,1996年更名为中央财经大学,2000年由财政部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2005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6年成为国家首批“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2012年成为教育部、财政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17年成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长期以来,学校秉持“忠诚、团结、求实、创新”的校训,传承“求真求是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坚守“立德树人财经报国”的使命担当,建立起以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学科为主体,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18万余名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被誉为“中国财经管理专家的摇篮”。
学校充分发挥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决策的“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保证和有力的智力支持。拥有国家金融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精算研究院,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财经研究基地和首都互联网经济发展研究基地,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和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等智库机构。2016年以来,学校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8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37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41项。学校举办的各类论坛和高水平国际研讨会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
学校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牵头成立中外财经教育联盟,与世界知名高校、国际组织及跨国企业等200余家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积极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10个学位项目获得AACSB、AMBA、英国精算师协会等知名国际组织的认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实现了本硕博层次的全覆盖。学校获批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承担国家援外项目以来,先后对来自110余个发展中国家2500余名政府高级官员进行培训。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学校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结合自身发展优势,经过科学论证,确定了学校的发展战略目标:将中央财经大学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
【研究院概况】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前身是1978年成立的财经研究所,2005年更名为财经研究院,是中央财经大学复校后最早创办的集科研、教学、社会服务于一体的跨学科研究机构。
研究院现有北京市首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财经研究基地,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中心—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中心、欧盟研究中心。研究院下设财政、金融、区域经济、世界经济四个研究团队。研究院团队创建了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政府预算研究中心、绩效评价研究中心、环境经济研究所、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中心、欧盟研究中心、国际税务研究中心、台湾经济研究所等国内外知名研究机构。
财经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厚德载物、守正出新”的院训和“求真求是、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围绕着创建“国家一流新型财经研究智库”目标,紧密结合不同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打造具有中财特色的高端高校财经研究智库,开展财经理论与对策研究,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为政府与企业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与咨询建议。
在科研方面,近十年共发表811篇学术文章,出版各类著作143部,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科研等纵向项目60项,横向科研项目268项;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学会级等研究奖项58项,有30份研究报告被国家、省部级单位、企事业单位采纳。
研究院实行开放办学,现有教职工33人,其中专任教师28人,正高10人,副高15人,博士生导师和博士后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21人,拥有经济类硕士点、博士点,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有着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项目特色与优势】
一、紧扣经济发展前沿的课程模块
本项目遵循“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原则,构建了“基础课+专业课”的课程体系,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项目以“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有专长”的人才培养为目标,发挥学校、研究院、导师合力作用,旨在培养区域经济学相关领域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级应用人才。
基础课 |
①外语★▲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③西方经济学★▲④国际经济学★▲ ⑤财政学★▲⑥货币银行学★▲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项目课程方案的设计理念为“不只是将区域经济学知识传授给学员,更为重要的是,传授给学员用怎样的思维去思考经济问题”,力求夯实基本理论与关注经济发展前沿二者并重,区别于仅就热点问题做报告、缺乏经济素养全面提升与思维方式培养的快餐式教学模式,着重提高学员经济理论素养与分析能力。项目课程设置体现三个特点:基础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知识积累与能力提升相结合、课堂讲授与互动讨论相结合。
专业课 |
专业必修 |
区域经济学★城市投融资管理★ |
前沿专题 |
高绩效团队领导力的系统和艺术 国学智慧与反腐倡廉 数字资产管理:理论和实务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 |
注:每年根据热点安排若干专题,具体专题会有变化。
二、优秀敬业的师资力量
中央财经大学拥有一流的教师资源,包括国家级教学名师和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本研修班根据课程要求,配备中央财经大学知名专家、教授担任授课教师,师资队伍强大,教学经验丰富,知识应用性强,学员可以享受到中央财经大学一流师资授课体验。
【研究院部分优秀师资】(按照老师职称、姓氏拼音排序)
曹明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财经研究院院长、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欧盟研究中心主任、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税务研究中心主任、国际财税协会(IFA)总会执行委员及中国分会秘书长、北京大学财经法研究中心国际税法部主任,研究领域为国际税收(国际税法)、财政税收。
昌忠泽,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理事,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涵、特征及其演变逻辑研究》首席专家,《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匿名审稿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郝秉键,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央财经大学比较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清史编委会专家、史表组组长。主要从事晚清思想文化史、科技传播史和日本现代化史研究。
李军,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央财经大学山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新加坡国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中国社科院竞争力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学者,中国企业运筹学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理事,教育部学位后评估专家等。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政策、山区经济、生态经济。
童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央财经大学绩效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中心主任,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特聘专家,国家开发银行评估专家,国际金融组织预算绩效评价专家。曾赴俄罗斯联邦政府财经大学、乌克兰基辅国立经济大学进修访问。
王遥,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证券业协会绿色证券委员会秘书长。剑桥大学可持续领导力研究院研究员,牛津大学史密斯企业与环境学院可持续金融项目咨询委员会专家,卢森堡证券交易所咨询顾问。2013年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2010-2011年美国哈佛大学经济系博士后及哈佛环境经济项目、哈佛中国项目的访问学者,2008-2010年北京银行博士后。
王卉彤,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央财经大学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北京市海淀区政协委员,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项目绩效评价专家,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大数据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财贸经济》《城市发展研究》等学术期刊匿名审稿人。
王雍君,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央财经大学政府预算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财政学会理事,北京市财政学会理事,北京市党外高级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监事,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自2008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津贴,2013年获聘“国家审计署特约审计员”和“国家审计指南专家委员会委员”,同年获聘国家开发银行高级财务评审专家。
袁东,博士,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部教授。先后任职于中国财政部国债司、金融司,以及中国银河证券公司、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中国船舶产业基金管理公司、中国银河金融控股公司、国家开发银行所属中非发展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自2013年11月份起,参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的筹建工作。
陈波,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央财经大学数字财经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英国外交部Chevening学者,深圳市金融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工信部)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高级专家,百度百科头部词条审核专家。国际可持续数字金融网络中方负责人,联合国贸易便利性与电子商务中心(UN/CEFACT)追踪与追溯标准工作组成员。
杜纯布,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世界经济(东欧独联体方向、经济体制对比研究)、区域经济、企业国际化问题。
李强,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与绿色经济,主要讲授研究生课程《区域经济学》《教育金融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
李姗姗,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国际区域科学协会、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中国区域经济协会成员。研究领域为区域政策、城市集聚、区域与城市规划。
李向军,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财经研究院党总支副书记,北京财经研究基地副主任,中央财经大学投融资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理事,中国技术经济论坛理事,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理事,中国腐殖酸工业协会理事,中关村绿色产业联盟创始会员,国家节能中心外聘专家,世界银行中国节能融资项目外聘专家,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外聘专家。
刘倩,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德国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莱布尼茨对流层研究所访问学者。Energy Policy、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Applied Energy、《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系统理论工程与实践》《环境经济研究》期刊匿名审稿人,Taylor & Francis集团Routledge出版公司英文研究专著出版项目评审。
宁静,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财经研究院财经指数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兼任《财贸经济》《金融监管研究》等期刊匿名审稿人。主要研究领域为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转移支付、财政发展指数等。
王沙骋,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央财经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与哈佛大学联合培养管理学博士,国家公派留学哈佛大学。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军事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成员。
伍晓光,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与国际金融、国际贸易与投资,擅长建立并推演具有微观基础的宏观经济数理模型研究方法。同时,主要涉及欧盟经济、中国—欧盟经贸关系、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贸易投资指数等区域与国别问题研究。
许寅硕,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德国洪堡学者。研究领域为绿色金融、生态系统服务付费、气候金融等。
闫昊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学、中国土地问题、环境问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企业创新和企业家精神以及区域政策评价等,擅长采用微观计量方法开展经验研究。
赵国钦,博士,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财经研究院副院长。法国国立电信学院访问学者,墨尔本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访问学者。北京市自学考试命题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理事,《中国人力资源开发》审稿专家。
赵浚竹,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区域与城市经济、区域与城市规划、经济地理等。主要讲授研究生课程《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问题前沿专题》等。
呼倩,博士,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城市化,劳动力流动,人口结构转型。
孙传辉,博士,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增长和波动、财政货币政策、房地产经济等。
张叶青,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毕业。研究方向:技术革新与公司金融,机器学习与公司金融,大数据与实体经济,劳动经济学与金融。
三、协同式人才培养体系
财经研究院作为以科研为主的机构,研究人员科研能力强,能准确追踪并把握学科发展方向和前沿,确定正确的研究技术路线,进行开放式研究,积极与外部机构进行合作和交流。财经研究院将安排有兴趣的学员与研究中心(所)对接,学员将有机会参与课题项目,展开协同式交流与合作。
近3年来,研究院在国内外权威和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0篇,承担国际合作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3项,中央其他部门社科研究项目12项,省部级项目15项及其他企业委托课题50余项。
表:财经研究院近三年主要科研项目一览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1 |
数字经济时代企业转型重构与价值创造:理论与实证 |
国家自科基金项目 |
2 |
中国城乡人口迁移促进社会流动性的内在机理及作用效果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3 |
全球网络恐怖主义新态势下的金融反恐机制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4 |
绿色金融政策社会福利效应的统计测度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5 |
数字货币促进绿色消费长效机制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6 |
北京建设“RCEP+”先行示范区研究 |
北京社科基金项目 |
7 |
数字经济税收改革与北京市财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
北京社科基金项目 |
8 |
可持续(ESG)披露准则推动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
北京社科基金项目 |
9 |
可持续金融研究项目 |
国际合作项目 |
10 |
实现双碳目标背景下促进绿色低碳转型的财税金融政策问题研究 |
国际合作项目 |
11 |
促进中国农村可持续住宅能源消费 |
国际合作项目 |
12 |
台湾对大陆贸易依存度的结构特征及趋势研判 |
中央其他部门社科专门项目 |
13 |
构建两岸共同市场,服务畅通国内大循环 |
中央其他部门社科专门项目 |
14 |
税务系统财会监督体系研究 |
中央其他部门社科专门项目 |
15 |
俄乌冲突对两岸经贸关系的影响研究 |
中央其他部门社科专门项目 |
16 |
ECFA走向对两岸贸易发展的影响研究 |
中央其他部门社科专门项目 |
17 |
部省共建联合研究课题“支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财政政策研究” |
中央其他部门社科专门项目 |
18 |
大数据应用与中国企业的价值创造:事实、机制与影响 |
中央其他部门社科专门项目 |
19 |
数字经济如何重塑企业的劳动力需求:需求规模、技能结构变化及影响机理 |
中央其他部门社科专门项目 |
20 |
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研究 |
中央其他部门社科专门项目 |
21 |
进口税收优惠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 |
中央其他部门社科专门项目 |
22 |
绿色金融发展与财政支持政策问题研究 |
中央其他部门社科专门项目 |
23 |
美欧气候融资新动向对“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战略的影响及我应对措施研究 |
中央其他部门社科专门项目 |
24 |
农行绿色金融支持海洋经济研究 |
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 |
25 |
关于“东亚畜牧产品高端交易合作平台”科研支持协议 |
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 |
26 |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高质量助推荒漠化防治研究 |
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 |
27 |
碳中和目标下能源企业的资产搁浅风险及对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的影响 |
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 |
28 |
2022年度首都高端智库试点单位考核评估 |
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 |
29 |
北京市快递业高质量发展及对经济的带动作用研究 |
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 |
30 |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高质量助推乡村振兴 |
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 |
31 |
协同应急创新体系关键模型与仿真技术研究 |
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 |
32 |
“双碳”数字化战略的应用场景和模型研究 |
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 |
33 |
重点消费品产业链质量安全分析 |
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 |
34 |
中国人寿财险“十四五”服务“双碳”战略专项规划咨询服务项目 |
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 |
35 |
省级排污权交易影响分析及信息可视化研究 |
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 |
36 |
新时期预算绩效评价基础理论研究 |
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 |
37 |
中交集团碳资产管理体系建设与内部碳交易方案研究 |
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 |
38 |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和明年走势研判 |
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 |
39 |
绿色金融支持氢能产业政策体系与产品创新研究 |
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 |
40 |
海淀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规划 |
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 |
四、前沿观点名家论坛
本项目坚持“学术前沿性、思想科学性与实践指导性相统一”的主旨,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前沿深入教学,透析热点,把握难点,剖析重点。财经研究院将择机邀请学界业界名师名家举办宏观经济分析、数字经济、产业链金融、中国税收改革前沿、新质生产力等专题论坛,学员们有机会了解、把握相关领域的发展前沿及动态。
五、广泛而优秀的校友资源
参加本研修班的学员不但可以领略名师课堂,徜徉专业知识海洋,而且能深度参与校友活动,实现知识、人脉、事业的融合,成为中财校友,提升人脉资源。
一方面,学员在学习期间,可以参加学校和研究院举办的专题讲座、学术研讨会和论坛,了解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及社会热点,增进学员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另一方面,凡本研修班学员都将成为中财校友,可以参加学校和研究院组织的各类校友活动。中财校友广泛分布于财政、税务、银行、证券、基金、保险、房地产、高新技术、投资、贸易等多个领域。
【教学、考核与结业】
所有课程均参照我校统招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设置,采用自学、课堂授课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学习。授课地点设在北京中央财经大学校内(部分课程会选用线上授课方式),时间均是周六或周日。
全部通过研修课程考核的学员,可获得中央财经大学颁发的结业证书。
【报名须知】
学制:1年半
开班时间:预计2025年7月开班
报名条件:国民教育系列本科毕业三年以上(含三年),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及学士学位者;对已获得的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为国(境)外的,其获得的国(境)外学位需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
学习费用:
1.学费:40000元/人,由学员自行通过中央财经大学平台缴纳,概不接受现金缴纳,学校开具发票。教材及参考书按授课教师提供的书目清单,根据自身需求自购。
2.每门课程3次考试机会(超过三次未通过者按学校规定每门每次300元另计)。
3.参加授课期间发生的食宿及交通费用自理。
退学政策
1.开班前申请退学,学费退90%;
2.开班一个月内申请退学,学费退50%;
3.开班一个月后退学不予退款。
报名与缴费
报名日期:自招生简章对外公布之日起开始报名。
报名和缴费方式:学员通过中央财经大学非学历教育管理系统(下图二维码)进行注册和报名,报名截止日期为:2025年6月10日。名额有限,研究院会根据报名情况进行资格审核,审核通过者方可登录网站进行缴费。

3.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车老师 010-62288367
伍老师 010-62288170
咨询邮箱:cjyjyzs@163.com
财经研究院
202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