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师生心语 > 正文

厚德载物、守正出新——启航2019——张晓涛院长在财经研究院2019届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发布日期:2019年06月26日   浏览次数:[]

 

厚德载物、守正出新——启航2019

—— 张晓涛院长在财经研究院2019届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各位2019届毕业生同学、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今天对于财经研究院师生而言是一个重要的日子,我们隆重举行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2019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见证我院1名博士和7名硕士学业有成,开启新的人生奋斗旅程!我谨代表财经研究院全体老师们向你们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衷心的祝福!同学们,这个时刻我要向你们表达诚挚的谢意,感谢你们对中央财经大学、对财经研究院的信任,将你们人生最美好的一段时光与我们一起度过,你们将青春、才华与活力带到这里,用你们的真诚、勤奋与创新参与了学院的建设,我们一路同行,见证了学院发展与你们的成长,谢谢你们!

 

图1:张晓涛院长在财经研究院2019届毕业典礼上致辞

 

同学们,人生是长期而持续积累的过程!你们今天的成绩来之不易,既是个人努力的结果,也饱含了家庭、亲人、朋友、导师、在你学习生涯各个阶段老师以及其他许多人的帮助与付出。许多人今天没法来现场见证这样一个仪式。但是,各位同学,希望你们能够对他们心存尊敬与感恩。我代表财经研究院向那些在你成长路上给予过帮助与支持的人表达最诚挚的谢意,谢谢他们!

 

20年前的这个季节,我和你们现在一样,完成硕士阶段的学习,当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如火如荼,一个对外开放的新阶段就要拉开序幕,基于我对开放经济的喜好,我放弃本科和硕士学习的金融专业,又开始了国际贸易专业的博士学习。20年过去了,世界在相当长的时期变得越来越平坦,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猝不及防地来了,对全球经济影响时间之久、影响范围之大、影响程度之深出乎了许多人的意料。当前中美经贸摩擦以及“逆全球化”倾向,确实令人感慨: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毕业致辞,我想和同学聊一聊对教育、成长与人生的一些看法。我想这三个关键词能够涵盖这一庄严时刻的主旨,我认为,即使今天研究生阶段的教育,我们也是仅仅以专业知识作为工具来助力大家完成成长、丰富人生。

 

一、如何看待人才的培养质量

 

今天,面对诸位毕业生,我最应该做的事情是反思,反思研究院究竟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好,没有满足大家对美好学业、美好学习生活的期望与需要。

 

我深知研究院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过程及学生活动等诸多方面还存在短板,如何做好人才培养供给改革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院里的一些老师知道我对人才培养存在极大的焦虑感,甚至超过对研究院学科、科研发展的焦虑,因为人才培养更多是对人的影响,是对优秀青年学子的影响,说得简单点,就是能不能对得住考进来的硕士和博士?

 

我也在思考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除了就业率这样具有显示性指标以外,各位同学在“隐性课程”上的成绩又是如何?美国教育社会学家杰克逊在其著作《班级生活》中提出了“隐性课程”的概念,他认为“在校学生不仅接受了读写等文化知识,而且获得了态度、动机、价值和其他心理的成长,后一方面是通过学校的非学术课程即隐性课程传给学生”。尽管没有办法衡量各位同学在隐性课程的成果,但是你们日常行为还是让我们觉得欣慰,我们见证了你们热忱、真诚与勤奋。

 

二、如何理解大学职能的内涵与师生关系

 

高等教育回归常识,就是学生要刻苦读书学习;回归本分,就是教师要潜心教书育人;回归初心,就是高等学校要倾心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回归梦想,就是高等教育要倾力实现教育报国、教育强国梦。大学应该以人为本,尊重生命;应该以学生为本,助力成才。

 

2011年我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学习研修时候,参访它的校史馆,给我深深震撼的一面由毕业生论文码放而成的巨大的墙,学校每一个毕业生的论文是以这种方式成为学校的历史,而这种直观的方式让人震撼之处在于,能够让每个毕业生扪心自问,我们的学位论文是那面墙坚实的一部分,还是掺杂使假的豆腐渣工程?同学们,你们的毕业论文也被我校图书馆收藏,成为中财大历史的一部分,虽然没有码放成一面实体的墙,但每个人的心目是不是都应该有一面这样隐形的墙呢?

 

三、如何让自己丰富起来做一个有趣的人及看待自我价值

 

这里我要和大家分享两个人故事,一个是德鲁克经历,另一个是熊彼特的启示。

 

将近六十多年的时间里,德鲁克每个三至四年就会选择一门新的学科做研究,有统计学、中世纪史、日本的艺术、经济学等等包罗万象。

 

他对日本绘画甚为着迷,亦有深入研究,并曾写出专著《画笔的冒险:日本绘画》并在克莱蒙特大学帕蒙纳学院讲授了10年的东方艺术课。确实,一个管理学家,讲授东方艺术课,听起来觉得有些匪夷所思,印证了那句话“不懂艺术的历史学家不是一个好的管理学者”,但细细一想的确是德鲁克的成功之处。

 

德鲁克认为,这种学习方法不仅给他一个丰富的知识宝库,也强迫他接受新知识、新思路和新方法——因为他所学过的每门新学科,都基于不同的理论假设,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德鲁克就是这样一个跨界的飞行者,而且飞出了高度和广度。

 

另一个是熊彼特的启示。195013日,父亲带着德鲁克拜访了重病中的熊彼特,这时的熊彼特已经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他对德鲁克的父亲说:我现在已经明白,仅仅记住个人的著作和理论是远远不够了,除非一个人能够给别人的生命带来不同,否则他做的也没有什么稀罕之处。

 

然而,熊彼特年轻的时候并不是这样看待人生的。熊彼特在30岁的时候,风华正茂,刚刚发表了两部著作,其中就有《经济发展理论》。当时,熊彼特夸下海口说,他最想让人记住的是欧洲漂亮女人最伟大的情人,欧洲最伟大的骑士——也许还是世界最伟大的经济学家。

 

五天之后,熊彼特离开了人世。德鲁克后来回忆到,他从那次对话中得到了三点启发:一是人必须自问,希望他人在自己身后记住他什么;二是人应该随着年龄而有所改变,不仅是个人的成熟度有所改变,同时也要随世界的改变而改变;三是能让他人的生命有所不同,是件值得后人记住的事。

 

四、如何看待社会进步中的个人力量

 

同学们,你们应该在一个变革的大时代,承担起于己于家于国的责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人的寄语:“展望未来,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这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规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得益于制度红利、人口红利,面向未来,有人说是中国经济发展存在市场红利,庞大的消费市场以及收入提升带来的结构升级蕴含巨大潜力,我认为最重要还有人口红利,这个人口红利不是人口数量上的红利而是人口素质红利、人口质量上的红利——也就是人才红利。中美经贸摩擦及中兴、华为事件,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科技强国是多么重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加快发展生产力,必须注重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包括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简而言之,所有的成功,最终都是人的成功;一切失败,归根到底都是人的失败。

 

同学们,你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你们会不会成为你曾经讨厌的那类人呢?步入社会,你们身份发生转变,你们可能成为柜台后的那个人,可能成为办公室里那个人,可能成为负责某个项目审批的那个人,“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场景会不会再次上演,只是你的角色发生了变化,这次你成了主角。如果是这样,我觉得是一个悲哀,我相信你们会强烈拒绝成为你讨厌的那类人,你们会带去变化、带去改进与创新,带去风清气正。

 

五、如何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年轻人,尤其是大学教育时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能否引导学生在构建自我的过程中既彰显个性,又敬畏规则;既看重自我实现,更愿意服务社会;既根植中华,又放眼世界……这些都在挑战中国大学与高等教育的智慧。

 

日本的企业家稻盛和夫先生曾说过,一个有教养的人,他既肯在岗位上钻研,又愿意将集体利益放在首位,这样的人天然就具备成功的因素。当今社会,我们都希望孩子更优秀,更出色,但是往往忽略了,教育的根本,是要先育人。正如俞敏洪所说:成长远比成功更重要,培养孩子如同种树,只有先在根上滋养他,然后以品德之养分来灌溉,孩子就能长得枝叶繁茂,离阳光更近一些。

 

20145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中国先人对当时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六、生命中应该掌握的几种能力

 

台湾作家林清玄说过:好孩子不是得第一名,而是被唤醒了内心的种子。我演绎一下这句话,好的教育不是教会学生如何成功,而是唤醒他们心中的种子。我把他对生命中应该掌握的能力的一些观点与各位分享,林清玄认为生命中有很多重要的东西,除了学习,更应该掌握这几方面的能力:一是面对挫折的能力,二是爱的能力,三是认识生命多元价值的能力,四是拓展视野的能力,五是表达自己情感和思想的能力。学习了解自己,之后还要学会表达。

 

教育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四种。一个成年人的世界里,自我教育是最为重要的,它决定人与人发展的差异。谁忽视或者放弃了自我教育就是在忽视和放弃自我发展。

 

七、做一个格局大的人

 

格局是一个人的眼界,也是一个人看事物认知范围 。一个人格局越大,往往来说,他所看到的世界也就越大,所选择的范围也就越广。

 

格局大的人往往都会拥有更为长远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你每次遇到多个问题困扰时,你可以问自己,这件事如果把它放置在你人生整个坐标时,你还觉得重要吗?你一定会恍然大悟,有些事情可能现在会觉得很痛苦,但是事后过来看,它也许只是人生的一件小事。

 

格局大的人,往往会以更大的视野来看待自己的问题。他们会把个人的命运与时代的命运联系起来,所以在面对事情的看法,往往也就会有更多的洞见与清晰的判断。

 

格局大的人往往能容得下自己的委屈,能自我激励。他们深深的理解并接纳痛苦与委屈,这种委屈与痛苦,在他们看来或许是自我成长的催化剂。格局大的人往往懂得自我激励,这种自我激励绝不是一种盲目乐观,而是一种现实的洞察。对事情的整体走向与经历历程有较为清晰的判断。格局大的人绝非只是感性与完全冲动,他们是兼具感性与理性,会登高望远,用长远与系统的眼光看问题,所以才会在混沌的情况中看到光亮与希望。这也是他们可以正确地面对困难与挫折的原因所在。

 

格局大的人第三个方面特征是否拥有自己的使命。什么是使命,就是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使命往往来自感召,也来自对现有生活挑战的勇气。使命有大有小,每种使命都值得敬畏。因为是使命让我们会开始重视现有的生活,也会认真对待所有的一切。小的使命比如说好好生活,用心对待家人。虽然平凡,但却真实生动,但也能让我们认认真真生活每一天。

 

格局总的来说就是我们的世界观,价值观的交汇。如果我们想要做一个格局大的人,我们首先需要就是用更大的视野来看待自己的问题。去勇敢面对成长中的痛苦,去发现与培育自己内在的使命。你会发现,你的心量越大,你的眼界越宽,你能找到的方法与路径也会越来越多。你的内在也会更为自信与坦然,更重要的是你的人生也会更有意义与价值 。

 

最后,送上我的心愿与祝愿。

 

财经研究院有一个非常好的传统,每年都给毕业生做一个毕业纪念相册,把你们的青春韶华、成功喜悦这些宝贵的瞬间定格下来,将来你可以把相册拿给你的家人、你的爱人、你的孩子看。研究院也留存一份,等你们将来返校的时候能够找到回忆、找到故事!

 

同学们,很荣幸能够在你们生命的过程中陪你们一程,今天你们扬帆远航,我们原路返回,去迎接新的一批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正所谓“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在这变与不变的过程中,一种精神得到传承,一些情感获得保留。

 

中央财经大学与共和国同龄,财经研究院与改革开放同步,历久弥新!弹指一挥间,70年对于人而言已经是古稀之年,70年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还是朝气蓬勃的少年,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少年中国,前程似海,来日方长!40年对于人而言已经是不惑之年,40年对于财经研究院而言,还只是一个初创期,愿景实现与使命达成还要靠一代代人持续坚持。同学们,无论你们走到哪里,都牢记 “厚德载物,守正出新” 的院训,都带上财经研究院独特的精神气质与情怀。  

 

研究院是个大家庭,我们都将为曾经在这个地方工作和学习过而感到骄傲。希望你们能够带着你的家人、你的爱人、你的孩子回到母校、回到财经院看一看、坐一坐。  

 

同学们!夏已至,荷盛开!乘风破浪、扬帆远航!愿你们能够永远保持一颗年轻的心、一颗美丽的心!青春永不落幕!

 

谢谢!

 

张晓涛

201962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