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团学活动 > 正文

财经研究院举办“财经·格致”名师系列论坛第二十三讲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29日   浏览次数:[]

2023年11月24日下午,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财经·格致”名师系列论坛第二十三讲在图配楼314会议室成功举办。此次的论坛主讲人为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研究员昌忠泽,报告主题为“对当前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认识与思考”。 本次论坛由财经研究院曹明星院长主持,财经研究院师生共同参加了此次论坛。

首先,昌老师强调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控对当前中国的重要性,并回顾了近年我国在防范和化解该风险方面的阶段性成效。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央对金融风险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将金融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底线看待。在这一基调下,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更加丰富,商业银行蓬勃发展,中小银行不断发展完善,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金融市场体系更加健全,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科创板设立、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建立、红筹企业境外上市试点也不断推进;金融服务实体能力不断提高,市场化利率体系的完善,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信贷结构得到持续优化,使得企业融资限制显著减少。党的十九大之后,人民银行更是将防范化解系统金融风险确定为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系统金融风险治理的主要内容是在央行层面建立风险预警体系、完善宏观审慎管理、完善存款保险制度、推动资金流动风险防控、加强对金融机构监管来进行金融风险的化解。除此之外,分支机构还强调要注重各监管机构的协作,管控流动资金的风险。

随后,昌老师为我们讲解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含义以及现实案例。人民银行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官方定义是“可能对正常开展金融服务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对实体经济造成巨大负面冲击的金融风险”。概括来说,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突发性、顺周期性、传染性和严重负外部性的特征。系统金融风险的案例包括2015年的“股灾”、2020年的白酒股“跳水”、瑞幸的“行为偏差”导致一系列相关股票的暴跌以及独山县举债建设烧掉400亿,这些案例向我们展示了各种金融机构、企业包括地方政府在内的行为传导偏差以及社会传导偏差带来的系统金融风险。

紧接着,昌老师分析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成因。系统金融风险的来源一是金融体系内部金融监管的缺失、资源配置的扭曲以及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二是企业的高杠杆和产能过剩。昌老师还细致讲解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动态演进机制:先是系统风险不断累积,随后危机爆发,然后通过“资产负债表效应”、盯市计价规则、市场主体的恐慌和信心崩溃三大途径使得危机向外扩散,造成全局性灾难。

结合以上分析,昌老师指出了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的重点和难点。总的来说,隐患在于金融监管的缺失、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低下以及杠杆率过高。这些问题具体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房地产市场,由于房地产预售制度缺陷、按揭贷款资金监管不到位、开发者资金不足等一系列原因导致房地产危机爆发。同时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也是重中之重,昌老师回顾了我国地方政府表内表外债务的历史演变情况,然后指出地方债当前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化解巨额的显性地方债务存量以及伴随的隐形债务存量、解决债务结构不平衡问题、缓解还本付息以及债务大规模到期的压力,其中最重要的是防范隐性债务风险传导的危险。其次在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领域,欧美国家对我国的制裁和打压同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和风险隐患。

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后,昌老师给出了防控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一系列建议。在房地产方面,要坚持住房不炒,严守“三道红线,加强预售金管理。在地方政府债方面,要完善地方债发行审查制度,合理规划债务资金用途并推动债券市场化改革。同时也要完善金融防控体系应对内外风险,推动人民币跨境结算保障对外贸易并构建“双循环格局”来增强我国金融稳定性。

论坛最后,参会师生与昌老师继续就我国当前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问题进行了长达近一个小时的深入交流探讨,本次论坛圆满结束。



供稿:熊正泽 岳蕾 审核:曹明星 编辑:王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