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内众多企业受到冲击,而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化转型手段,能够大幅提升管理效能、作业效率,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随着各行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的加快,未来数字经济也将继续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在国家大力发展“新基建”背景之下,5月14日,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傅强老师在“中财·沃顿企业家云课堂”做了《数字经济是企业创新变革的新动能》的讲座,分享了数字经济的相关探索及展望。
数字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似乎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傅强老师的讲座从数字经济基础概念、“互联网+”环境下企业服务的创新、资源配置、产业与企业数字化转型四个方面对数字经济做了全方位的解读。
数字经济是一个信息和商务活动都数字化的全新系统,其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傅强老师表示,今年我国大力支持的新基建,本质即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在5G背景下的运用。
傅强老师从狭义和广义上对“数字经济”加以阐述。他说,从技术上看“数字经济”是基于互联网基础设施的、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技术融合,可以通过大规模的信息处理,提高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1.3万亿元,位居世界前列,但企业数字化转型比例仅有25%。另据统计,中国有超过55%的企业尚未完成基础的设备数字化改造,特别是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很难承受数字化转型的成本。傅强老师认为,数字密度的增加可推动全球经济水平的提升,但目前我国的数字经济规模与美国等尚且存在一定的差距。另外,可喜的是我国数字经济增速突飞猛进,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互联网+”环境下企业服务的创新
互联网经历了从1.0到4.0时代的商业模式演变过程,傅强老师指出,互联网4.0时代的商业模式已进化为“互联网+跨产业生态网络”。
数字化进程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从PC互联网时代到产业互联网时代,智能硬件逐渐将变得无处不在。他说,未来任何有价值的人类活动和物流环境都将被数字化。
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对产业价值链的提升可体现在很多方面——售后服务、销售消费、营销广告、分销渠道、设计生产、原料采购,而“互联网+知识价值”可促进企业服务的创新。
资源配置是数字经济对传统经济模式的变革
傅强老师谈到数字经济对传统经济的变革,在微观上颠覆了传统企业的盈利模式,中观上重塑了传统的市场概念,宏观上加速政府和市场融合。而在大数据、互联网等数字技术作用下,市场无形之手更加有效、政府有形之手更加精准,使社会总产出逐渐趋向于生产可能性边界的C状态(见下图),接近最有效率的资源配置情况。
互联网创新与各行各业相互渗透结合,可以出现发展的新业态,选择“+互联网”的新模式、实现线上线下的融合,似乎是企业模式转换的必然趋势。
产业与企业数字化转型
产业数字化转型方面,服务业数字化持续领先,工业数字化正在加快推进,而农业数字化相对滞后。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主线是数据采集存储、数据打通和整合、数据智能分析应用,而其主要内容则包括投入阶段——要素数字化、生产阶段——过程数字化、产出阶段——产品数字化。
相对而言,傅强老师表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本质则是探讨新的管理逻辑(管理的科学性)并从数字技术上探讨如何支撑新的管理逻辑。同时,他也提醒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也应避免战略、组织、工具、治理、业绩等方面的误区,不要把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作为新增长点,不要寄希望于信息化部门承担数字化转型重任,不要以为引进数字化工具就万事大吉,不要以为抓到数据就占据了优势,更不要以为数字化转型能够立竿见影。
互动问答
针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切入点的问题,傅强老师表示不同规模的企业对于数字化转型的做法不尽相同,应“因地制宜”,根据企业自身情况以及相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实现不断地转型,并通过实例证明企业转型发展中对市场判断的重要性。
企业是否需要进行相应的组织文化上的变革来实现有效的数字化转型?对于该问题,傅强老师通过具体案例做出解释,他说产业链中的每个环节都可看做是下个环节的供应商,组织文化上的调整是需要的,可以组织内部协调,也可以借助协调机构的外力。组织重组应根据生产流程、客户需求、市场需要。关于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融资问题,傅强老师主张小企业联合其他与自身业务有纵向或横向关联的企业,拥抱已经走在数字化前沿的大企业,从而在数字化道路上稳健转型。
企业向数字化经济组织转型的过程当有说不完的话题,而企业对于数字化技术的长期投资回报也是尤为可观的。整个讲座,傅强老师由浅入深,结合实例,图文并茂地阐述和解答了听众在数字经济领域关心的诸多核心话题,他最后表示,我国5G发展目前属于弯道超车,不能过分骄傲,而未来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一定是——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