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下午,中央财经大学2025年专题学术讲座新时代新征程:“国家理财”新阐释系列学术创新讲座暨“财经·格致”名家系列论坛第三十三讲在学院南路图配楼314会议室举行。此次讲座邀请到北京大学法学院二级教授、辽宁大学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会长刘剑文教授,分享主题为“国家理财与中国财税法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讲座。本次讲座由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曹明星教授主持,财经研究院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在讲座中,刘剑文教授结合对国家理财的理解,深入剖析了中国特色财税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生成逻辑与建构路径。他强调,财税法学研究须立足中国实践,构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自主知识体系,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撑。他指出,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中国财税法学始终紧扣国家改革实践,从服务宏观调控到聚焦公共财产权规制与纳税人权利保护,逐步摆脱对西方理论的简单移植,形成了独特的理论品格,其发展史是一部“回应治理需求、破解改革难题”的实践史。“唯有从中国实践中提炼真问题,才能避免陷入概念法学的窠臼,真正实现理论自洽与制度创新。”
围绕自主知识体系的核心框架,刘剑文教授系统阐释了四大理论贡献。一是“公共财产法理论”,主张财税法的本质是对公共财产的治理,通过法律规范政府财政权力的取得、使用与监管,平衡私人财产权与公共利益;二是“领域法学方法论”,突破传统部门法划分局限,以多学科整合视角为财税法等新兴交叉学科提供理论支撑;三是“理财治国观”,提出以法治理财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将财政视为治国理政的基础支柱;四是“法治财税论”,倡导从“财税法制”向“法治财税”的跃迁,通过良法善治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社会公平。
讲座最后,刘剑文教授特别指出,未来的财税法学研究仍肩负着重要使命:推动财税法律体系从分散立法向法典化迈进,破解规则碎片化难题;深度参与全球税收治理,在数字经济课税、绿色财税规则等领域贡献中国方案;夯实学科基础,完善教材体系与跨学科人才培养机制。面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要求,在当前国际税收规则变革中,需加强本土经验提炼,将“一带一路”税收合作、共同富裕导向的税制改革等实践上升为更深入的理论,为全球治理提供新思路,以创新回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为人类法治文明贡献东方智慧。

交流互动环节,与会师生围绕财税法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中的四大理论、《税收征管法》的修订等问题与刘剑文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本次讲座为如何立足中国实践提炼理论命题提供了方法论指引,为师生提供了学习“公共财产法理论”与“领域法学”的宝贵机会,打破了传统部门法的思维定式,为研究数字税、绿色财税等新兴议题开辟了跨学科路径,激励与会者以更开放的视野将中国财税治理智慧融入全球治理体系。
供稿:汤思源 李姗姗 审核:赵国钦 编辑:王萌